[经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举行“紫砂传承 壶映匠心 一带一路 友好邻邦”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发布者:孙军伟发布时间:2023-03-31浏览次数:340

为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传承和推广非遗技艺,3月29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了“紫砂传承 壶映匠心 一带一路 友好邻邦”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特邀22位宜兴紫砂工艺师,面向学校南非留学生现场介绍和展示宜兴紫砂工艺。经济管理学院书记陈林杰、副院长许虹、副书记王雅丽,国际教育学院副书记张莉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陈林杰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紫砂陶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友好载体,此次交流活动对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

在热烈的氛围中,经济管理学院“壶映匠心”团队老师叶心薇与宜兴市三杯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代表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随后,依次举行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践基地”挂牌仪式、聘任工艺美术师客座教授仪式和培训讲师聘任签约仪式。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发源于明朝正德年间,以紫砂泥为原料,原产地为江苏宜兴丁蜀镇,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变为古玉色,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备受人们青睐”,在开幕式后的紫砂文化讲座上,工艺美术师吴吉、吴永明、施昌和冯云华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宜兴均陶文化、紫砂陶刻技艺、紫砂泥绘技艺和紫砂制壶技艺。

千般文化,交流为本,万里碟躞,发展为归。为了让南非留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紫砂文化,来自宜兴的紫砂制壶工艺师、陶刻工艺师、泥绘工艺师和均陶工艺师们在现场一一展示了各项技艺。工艺师们从打泥片开始,一步一步向同学们展示紫砂壶如何制作成型,并带领大家亲自动手体验。同学们从壶嘴、到握把、再到壶身,逐步精心捏制,沉浸式感受陶土在指尖绽放美丽。在这个过程中,南非学子不仅对中国紫砂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更在交流中搭建了一个跨文化体验的平台,师生间共同探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交流活动上,参与人员围绕如何传承和弘扬紫砂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扬宜兴紫砂文化的资源优势,创新培育文化业态,共同擦亮紫砂文化形象名片,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经济管理学院 图文/编辑/叶心薇 王也林  审核/王雅丽)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