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VR实训室召开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会议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副主任翟洪峰副教授为老师们做报告,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院长王亚峰主持会议。
翟洪峰报告的题目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思考》。他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南京师范大学思政课围绕“转化”开展的教学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专题化教学的优势、成效、基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等方面给老师们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专题化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课堂整体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加强深化思政课建设,牢固树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举措。
全院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集体备课的平台和形式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大家通过交流达到了相互提升的目的,老师们无论是从讲课方法、授课理念,还是在讲课技巧、PPT讲义制作等方面都收获颇丰。
王亚峰在最后总结中充分肯定学院近年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取得的积极效果,同时提出,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每一门课程的重难点都要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我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王亚峰还对新学期教育教学等有关工作进行的布置。
翟洪峰报告的题目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思考》。他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南京师范大学思政课围绕“转化”开展的教学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专题化教学的优势、成效、基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等方面给老师们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专题化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课堂整体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加强深化思政课建设,牢固树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举措。
全院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集体备课的平台和形式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大家通过交流达到了相互提升的目的,老师们无论是从讲课方法、授课理念,还是在讲课技巧、PPT讲义制作等方面都收获颇丰。
王亚峰在最后总结中充分肯定学院近年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取得的积极效果,同时提出,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每一门课程的重难点都要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我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王亚峰还对新学期教育教学等有关工作进行的布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